其他
《普通人》:爱能让你走多远
从少年时期到大学的人生里,他们早就爱着对方。爱对方,甚于爱自己。但就像两个被困在自己舞步里的人,尽管他们从斯莱戈的中学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始终处于同一个空间,十一二岁起就习惯对方的存在,爱意从萌生到最终形成清晰的句子,却真的经过了那么久的时间。
身边一起庆祝新年的都是他们的中学同学。这些同学,有人已在忧愁中自尽,有人爱过康奈尔,有人戏弄过玛丽安。有人像他们一样永远地离开小镇,有人将在这里终老一生。同学的脸一起出现,就是时间的证明。改编自萨莉·鲁尼同名小说的爱尔兰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始于康奈尔和玛丽安的中学最后一年,结束于大学后期俩人做出又一个短暂分开的决定时。
他们相爱,毋庸置疑,但仍然逃不掉分分合合。因为成长总是艰难,充满痛苦。大量的性爱包含丰富意味,在引诱与被引诱,奉献与索取,颤抖与叹息中揭示不同的内心。皮囊之下,俩人认识对方,关系中长久的伤害被稀释,终被谅解。性成为内心缺失的直接表现。玛丽安冷漠与暴力的家庭,导致她的受虐倾向,随着影片的行进渐渐显出奇丑无比的面貌。
在动荡的青春里,他们首先了解并接纳了对方,然后才回头看向自己。“我爱你”之所以难以说出口,是因为两颗敏感的心需要时间来了解自己,认清世界,解开时间的谜团。
镜头凝视发呆的玛丽安和她目光所落的草间昆虫,陪康奈尔在黑暗房间里盯着唯一亮光的屏幕。画面安静,节制,注意细节和光影。一幅幅闪现的画面仿佛凝固的光阴,它们眨眼即逝。导演很清楚,时间狡猾,若非如此,怎么抓住它,喷洒使其现身的药水,使它出现在我们面前。
与众不同又敏感的人总会孤独,一生中至少有一段时间只与孤独为友。玛丽安和康奈尔在不同的时期经历彻底的孤独,但频率错拍。
玛丽安在中学时进入这个阶段,被同学排斥,偷偷和康奈尔相爱。中学时的康奈尔人人爱,身边友伴环绕。他藏起爱读书的一面,忽略与朋友们的不同。“不管怎样,我们到底是朋友。”
中学时朋党中不大起眼的一位忽然投水自尽,令康奈尔彻底崩溃。他痛哭流涕地坐在心理治疗师的面前,告诉她自己的真实感觉。“从前在老家,身边友人虽然各异,但最后我们总归是朋友。在都柏林,人们似乎不再喜欢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我已经回到不从前。我曾以为,在都柏林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渐渐认识到人的孤独本质,也理解了最后一次回老家见到的那位朋友,他的叹息与不甘。自尽者是那种常见的平庸友人,总是在聚会快结束时建议再饮一杯,拉着人不想回家。他似乎喜欢你多过喜欢自己。没有人之后,他竟选择自尽。
同学的葬礼,时间最残酷的一页。自尽同学的父母泣不成声,社交媒体上充满不够情真意切的怀念。事后,玛丽安和康奈尔交流自己对这一切的真实看法。在有了爱,体会过肉体的迷恋之后,他们要学会对对方坦诚,学习成长路上更难的一课。
康奈尔此时开始具有写作者的勇气,他拿出自己的心仔细审视:伤心,是否不是因为怀念那个同学,而是兔死狐悲,意识到自己前路无着,也没有了退路。
而玛丽安,那么聪明美丽的玛丽安,却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敌意渐增。她漫不经心地交往男友,在性虐中暂时逃离自我。性爱后的恍惚中玛丽安上街,小店店员看了她一眼。她一惊,仿佛被看到内心。
最后,经过所有这些之后,他们又像小时候一样坐在地板上,敞开心扉与对方交谈。“如果不是你,我不会在这里。我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人。”“我也是。”
让恋人们分开的原因有很多。误解、阶级差异、节拍不同、时机不对、空间阻隔,这些康奈尔和玛丽安都已经历。但他们还是很年轻,太年轻了,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们决定试试看,爱能让自己走多远。玛丽安鼓励康奈尔去纽约吧,去写作,体验新的生活。“你走,我会留在这里。我们会没事的。